摩托车牌照473
如何看待中俄联合研发新一代宽体双通道客机CR929?
CR929对于中国有着重大的意义。宽体机是民航客机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机种,也最能代表整体工业水平。
商飞虽然目前已经有了ARJ21与C919两款飞机,其中ARJ21已经开始投入运营,也开始了批量生产,C919也已经开始了试飞,距开始量产投入运营也为期不远。不过,ARJ21只是支线客机,稍大一些的C919客机也只是中短程干线客机,基本型布局只有168座,***用单通道设计,也属于窄体客机,所以我国在宽体客机领域仍是空白。
而俄罗斯的民航产业虽然日暮西山,但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UAC)旗下有着伊尔96这一款宽体客机,以及相对而言算是“大飞机”的图204。虽然这两型飞机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属于苏联时期遗产,但其设计制造经验正是我们所欠缺的.
图注:伊尔-96是苏联时期研制的宽体客机
中国历经ARJ21和C919项目的历练,在民机工程管理、供应链运营、制造规范、适航审定和国际化合作方面的经验,也有利于CR929项目的发展。两国合作,正好可以取长补短。
虽然CR929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面对B787与A350的竞争,但国内民航市场巨大的增长速度可以确保CR929面世之后能获得足够的订单,而中俄合作也使得CR929在独联体市场能获得一席之地,从而让CR929在宽体客机领域突破美欧的垄断,获得足够的订单来支持项目的后续发展。仅凭中俄两国(尤其是中国)的市场体量,预计就能消化近千架CR929,市场潜力巨大。
图注:C919是典型的单通道窄体客机
而且宽体机项目与俄罗斯合作的另一个好处是不会过分依赖西方供应商,使得该机的使用范围将不再限于民航使用,而是成为一款多用途改装平台,用来发展加油机、预警机、指挥机等特种飞机。
首先,俄罗斯拥有造大型客机的丰富经验,这一点中国还是差点。其次,两国合作最大的意义在于能从现有的标准规则制定者中分一杯羹,如果成功中国俄罗斯将成为规则制定者中的一员。这一点绝不是能用一般金钱来衡量的。
9月29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宣布,中俄共同研发的远程干线宽体客机正式命名为CR929,字母C和R分别代表中国和俄罗斯,9代表长久,2代表由两国研发。但我认为C应该代表世界第三大(A空客B波音C商飞,庞巴迪的Cs系列忽略)民用航空集团。中国和俄罗斯只是投资方,商飞才是知识产权拥有方,中俄对C929分享知识产权。这样才能与C919乃至以后的C939……形成系列,否则很难保证会以后根据加入的不同国家的生出个CR(n)9n9。空客由欧洲几国发起投资研制,也未见Abcd320出现啊。
C929比C919大多了,是真正的大客机。C929中俄合作很成功,已经下线,只等试飞。C929是在俄罗斯伊尔飞机的基础上改进的,试飞成功很轻松。C929一定会受到西方国家挤压,很难取得国际认证,但中俄自销已足够赢利。中国急需C919、C929这两款大飞机。
中国今年进入试飞阶段的大型民用客机C919已经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接受,这架飞机并不是百分之百的中国制造,它的发动机是美法两国联合研制的LEAP-X1C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关键的机载电子设备也基本都是进口货,例如飞控系统和飞行记录仪,气象雷达和燃油系统以及电源系统都是美国技术,甚至最重要的驾驶舱控制仪表也是美国产品,而防火检测系统则是***购自英国,机翼防结冰系统来自德国,飞机尾部的***动力火箭发动机是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的主打产品。这么多国外技术很难说C919还是一款国产飞机。
其实对于C919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航空发动机技术,因为美国人是不会允许这种带有美国技术的飞机应用于军事用途的,所以无论C919建造多少架都不可能缓解我国军方加油机,反潜机,预警机严重缺乏的现状,如何解决发动机问题是C919军用化的关键。而俄罗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俄罗斯寄予厚望的民用飞机“苏霍伊SSJ100”也是大量***用的西方技术,他***用法国斯奈克玛公司和俄罗斯土星研究局联合研发的SaM146发动机作为动力。飞机机载电子设备主要由法国和意大利著名航空电子设备生产商“马可尼”等生产供应,预计将有40多家欧洲企业参与其中,甚者这架飞机的原始设计和管理都是美国波音公司协助完成的。可见SSJ100比C919更加尴尬。
但是俄罗斯具有研发大型客机的技术基础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很多大推力发动机研发机构拥有丰富的经验,电子设备水平可以通过俄罗斯的战斗机作战能力的进步得到肯定。俄罗斯的伊尔-96客机就拥有国产PS-90发动机;与C919类似的机型MC-21也是俄罗斯国产PD-14发动机,性能都很优秀。之所以在SSJ100上大规模***购国外设备在本国组装,主要还是苏霍伊公司没有客机研发经验,且用于研发整合的经费也不足。近期俄罗斯提出大功率PD-35发动机研发项目,其目的就是吸引中国参与。中国最要紧的当务之急就是为C919配备国产动力尽快实现军用化。很有可能会加入其中。而之前中俄已经成立宽体机研发公司“中俄宽体飞机公司”有很好的合作经验。
中国选择和俄罗斯合作研发确实存在风险,对比印度在联合研发T50项目中投入大量资金却拿不到可用战机的教训,俄罗斯人的信誉问题让中国企业望而却步,即便整个项目在中国资金和俄罗斯技术对接下可以正常完成,其最终产品的产权问题也有待考量,***如说中国仅仅获得PD-35的***购权,我们是绝对不可能参与进去的。而这种现象就出现在美国主导的“F-35”联合战斗机项目中。美国盟友投入资金却只能购买F-35,而没有参与制造和分享技术成果的权利,中国必须小心进入同样的陷阱。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lmtw.com/post/12037.html发布于 10-02